2024新澳门全年资料免费

返回
返回
返回

致力于青少年视力健康

助力创业者、消费者实现财富和价值的增长

2024新澳门全年资料免费 > 维仕动态

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三级预防体系

2022-03-12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且低龄化趋势明显,已经成为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

2020年9—12月,国家卫健委开展了近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我国近视低龄化问题突出。

2020年,全国幼儿园大班6岁儿童近视率与2019年相比持平,与2018年相比下降0.2个百分点。小学低年级学生近视率(20.7%)较2019年虽增长1.4个百分点,与2018年相比仍下降1.6个百分点。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高的可达19.1%。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级的59.6%。平均每升高一个年级,近视率增加9.3个百分点。

儿童青少年近视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指导科学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术能力,国家卫健委根据“双减”等新政策要求和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启动全国第二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下称指南)。

三级预防措施

“在指南制定和修订过程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形成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三级预防技术体系。普及近视防控核心知识、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健康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动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级预防措施。筛查视力不良,评价远视储备状况,加强分级管理,发挥视力健康的管理效应,是近视的二级预防措施。倡导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增加更多的日间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及时佩戴眼镜或采取其他矫正方法,严格进行眼视光检查,防控轻度近视向重度近视发展、重度近视向病理化发展等,是近视防控的第三级预防措施。”

12月9日,安徽医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陶芳标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在线访谈中说。

对于0至6岁儿童,指南提出按照《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做好0至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早期发现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和高危因素,及时转诊与及早矫治,保护和促进儿童视功能正常发育。

对于中小学生,应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开展视力不良检查,筛查频率每学年不少于两次。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戴镜视力(如有戴镜)、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视觉健康影响因素评估,有条件地区鼓励增加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测量;无条件配备电脑验光仪的地区,可采用串镜检查进行近视定性。

指南提出,要做好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儿童青少年视力筛查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与指导。筛查单位应当在筛查结束一个月内反馈筛查结果,并提出精准预防近视指导或转诊建议。同时,应当在一个月内将检查结果反馈学校,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人数、分年级分班级的视力不良和筛查性近视率发生情况,并与上学年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此外,要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及时分析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状况,早期筛查出近视及其他屈光不正,动态观察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屈光状态发展变化,早期发现近视的倾向或趋势,制定干预措施,努力减少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指南还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户外活动干预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成果,明确提出每天保证日间户外活动120分钟,分别落实在校内和校外,充分发挥课间10分钟、上下午各增加30分钟大课间、结伴同行上学(“健康校车”)等模式在近视防控中的积极作用。

落实是关键

“儿童青少年近视病因十分复杂,人群具有普遍的易感性,而近距离用眼过多、户外活动不足、光照时间短、照明灯具光谱的改变、睡眠不足等是中介因素,而它的背后是城市化、教育的竞争压力、非全光谱照明灯具和电子屏幕的广泛使用等因素,这些是近视的促成因素。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形成地方特色的近视防控行动指南和方案。”陶芳标说。

指南建议,个体、家庭和学校应积极培养“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责任人”的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眼健康知识和技能;父母和监护人要了解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和督促儿童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使其建立爱眼护眼行为。

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媒体和其他社会团体等力量,要主动参与建设视觉友好环境。家庭和学校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改善采光照明条件,配备适合儿童青少年身高的课桌椅。同时,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努力减少儿童青少年长时间持续近视工作,采取多种措施,为儿童青少年提供相关条件,督促儿童青少年开展户外活动。

陶芳标说,在使用指南时,一是要坚持全生命周期的防控思想,从小、从早抓起,比如3~7岁要重点抓远视储备。

二是坚持三级预防策略,将指南各项适宜技术落实在三级预防的各个环节。

三是坚持医防协同,预防为主,切不可走偏方向,不能把近视防控的重点放在治疗之上,要将全人群预防与重点人群的近视防控相结合。

四是纠正近视防控过度物化行为,筛查的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方向,不是必备要求,建立健康档案、筛查近视和评估近视相关的危险因素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预警预测是技术的关键,各地要创新工作,因地制宜地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陶芳标说。